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一杯好茶的誕生「發酵」
茶葉製作工序「發酵」
接續上週製茶的步驟,今天我們來到第三步「發酵」,發酵這個程序大家多少都有聽說過,發酵的程度會影響茶葉的滋味、類型,依照發酵的程度大致可分為綠茶、青茶、紅茶。綠茶是不發酵茶,保留最原始的茶香;青茶也稱為烏龍茶,是半發酵茶,發酵程度大約在30-50%左右;紅茶則是全發酵茶,發酵程度大約在85-95%。發酵程度也可經由茶湯色澤、風味做判斷,綠茶的黃綠色到紅茶的赤珀色,色澤越偏赤褐色發酵程度越高,發酵過後的茶香也會有所不同,大多經過發酵的茶,會帶有甜香的茶香,像是花香或是果香等。
茶葉如何發酵?
其實發酵就是茶葉的氧化作用,茶葉中的「兒茶素」氧化後,會影響茶葉的色澤、風味;「兒茶素」是一種多酚類物質,故也稱為「茶多酚」,具有抗氧化能力及促進人體新陳代謝,也是影響茶湯苦澀的因素之一。兒茶素會因氧化而逐漸減少,綠茶為不發酵茶,所以兒茶素含量最多大約在99%,發酵程度越高,兒茶素含量越少,因此烏龍茶含量大約在70%,紅茶大約在10%。
茶葉發酵的環境
將茶葉平鋪並置放在溫度在15℃至30℃、溼度約95%的室內,在濕潤的環境中,茶葉與空氣接觸發生氧化,一般發酵的時間約為30分鐘至3小時之間,經由製茶師判斷是否達到期望的發酵程度後,即可進行乾燥步驟,將茶葉的發酵作用停止,完成發酵的過程。